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学前教育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 工商管理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 汉语文学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药学论文 播音主持 人力资源 金融论文 保险学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论 电子信息 市场营销 法学论文 财务管理 投资学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书法论文 护理论文 心理学论 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 给水排水 新闻专业 摄影专业 广电编导 经济学
  • 范文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计算机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工作总结 |
  • 工作计划 |
  • 现成论文 |
  • 论文下载 |
  • 教学设计 |
  • 免费论文 |
  • 原创论文 |
搜索 高级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论文

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

作者: (字数:7712) 浏览:2次
免费专业论文范文
免费专业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营销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医学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范文
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电子专业论文范文
历史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语文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建筑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论文格式
化工材料专业论文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报告,总结,申请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Delphi
ASP
VB
JSP
ASP.NET
VB.NET
java
VC
pb
VS
dreamweaver
c#.net
vf
VC++
计算机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论文范文关键词: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
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XCLW128342  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

论文成绩:
内 容 摘 要
财政赤字有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几个概念的区别。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预算有赤字,不代表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平衡。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决算有赤字,可能是因为预算编制时就有赤字,也可能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新的减收增支的因素而导致。预算赤字或决算赤字,从指导思想上说,并不是有意识地安排赤字,也并非每一个财政年度都出现,而是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一时难以解决而导致的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的赤字。赤字政策则完全不同。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年的巨额赤字。本文在分析了财政赤字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实践经验,提出化解财政赤字、防范财政风险的一些对策,以促进我国财政政策稳健向前发展。
关键词: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与对策。
目录
(一)赤字政策与经济发展2
(二)国家债务规模加速增长,政府的债务负担日益沉重。7

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也成为必然。 财政赤字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同时,连年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一个时期能否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把大量的赤字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工具,这是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取向面临的一个重大选择。下面,我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谈点看法。
一、财政赤字政策分析。
(一)赤字政策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和核心战略,也是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其综合国力水平、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仅靠市场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和作用,而适度的赤字政策则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亚当.斯密认为经济运行是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萨伊则提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在这种经济自由放任思想的支配下,古典学派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运行完全由市场调节。当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失灵,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总量失衡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更加频繁,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严重困境。需要国家进行干预,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凯恩斯从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出发,强调利用扩张性财政赤字政策加强国家干预,刺激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失业压力。在这种理论思想的支配下,西方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日益全面和深入,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政策干预经济,财政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不断得以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这充分说明,财政政策是由不同时期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所决定的。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财政赤字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它是经济非均衡运行的一种校正力量,是政府从宏观上反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工具。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将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供需平衡、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即在经济高涨繁荣的年份,通过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需求等,收缩资金供应,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的年份,采取赤字财政和扩大国债规模的办法,松动资金供应,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二)赤字政策与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政策虽然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明显的调节作用,但赤字就其实质来讲,属于“寅吃卯粮”,是将社会的远期消费转为政府的即期消费,如果运用不当或者规模失控,有可能成为扩大货币供应、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
现代社会中,政府预算赤字通常由货币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办法弥补。货币融资法是由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从而直接或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财政赤字,实质就是把财政赤字货币化,因而极易诱发通货膨胀。债务融资是由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政府向银行及民间的一种借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认购主体对货币供应和社会需求具有十分复杂的影响。
中央银行认购政府的债务,等于是向流通中投入一笔基础货币,从而会以某种乘数作用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诱发通货膨胀。商业银行认购政府的债务,在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需要将所持有债券出售给中央银行或以债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时,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就会产生与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同样的货币效应。居民个人购买政府债券,实际上是将居民的部分购买力向政府转移,社会总需求并没有扩大,不会引发当期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政府过度发债,就容易导致政府支出扩张,也有可能引致政府远期风险,增加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
(三)赤字政策与财政风险。赤字必须弥补,弥补赤字就意味着举债,债务是要偿还的,而且还需付息。因此,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赤字规模必须适度。一方面应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及其社会应债能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需要考虑财政未来的承受能力和偿付能力。
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偿付能力主要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赤字的总规模。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一般是由发行国债弥补,因此,高赤字必然导致高债务;随着债务还本付息的加重,高债务又势必增加未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债务的膨胀。二是赤字的使用方向。国家预算安排的财政赤字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投资,不同的使用方向对财政风险的影响是有区别的。赤字收入更多地用于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产业,这无疑会带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相应弱化财政风险;赤字收入如果主要用于“人吃马喂”,这就会增加财政未来的偿债压力。因此,赤字的使用方向也是决定国家对赤字规模承受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改革期间的财政赤字运行情况。
8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财政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财政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问题十分突出,财政运行的矛盾日益尖锐,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的同时,财政赤字却不断膨胀。
(一)财政赤字长期化,不仅增幅加快,而且实际财政赤字要比帐面赤字严重。
改革开放前1950—1978年,我国财政运行一直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政策,其间,除10个年头出现少量的赤字外,其余19个年头均为财政盈余。改革开放以来,从1979年到1999年的21年间,我国有19个年份出现赤字,累计赤字6608亿元。特别是进入90年代,财政赤字迅猛扩张,“八五”期间财政赤字达到1945亿元,比“六五”期间的80亿元增长了23倍,比“七五”期间的585亿元增长2倍多。
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亦表现出上升趋势,“六五”为1.1%,“七五”为4.5%,“八五”为8%。进入“九五”期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需要,财政赤字进一步攀升,1996—1999年累计为3793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9.2%。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按我国现行预算口径计算,1994年为1.4%,到1999年已上升为1.7%;按国际可比口径计算,1994年为1.8%,到1999年已提高到2.5%。
县级财政不平衡问题相当突出,赤字县比重增势不减。赤字县占全国县级单位比例,1985年为22%,1990年超过60%,1993年增至64%。1995年有6个省和自治区超过60%,1个省超过70%,4个省和自治区超过80%;1997年新疆的赤字县比例高达92.9%。赤字县采取欠帐、挂帐等方式,将财政应支未支、应补未补的财政支出后移,致使财政赤字隐性化,出现大量的“隐性赤字”。
改革以来财政赤字变化及财政支出比较表 单位:亿元
年 份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赤字/支出

1979
1146.38
1281.79
-135.41
0.106

1980
1159.93
1228.83
-68.90
0.056

1981
1175.79
1138.41
37.81


1982
1212.33
1229.98
-17.65
0.014

1983
1366.95
1409.52
-42.57
0.03

1984
1642.85
1701.02
-58.16
0.034

1985
2004.82
2004.25
0.57


1986
2122.01
2204.91
-82.90
0.038

1987
2199.35
2262.18
-62.83
0.028

1988
2357.24
2491.21
-133.98
0.054

1989
2357.24
2491.21
-133.97
0.054

1900
2937.10
3083.59
-146.49
0.048

1991
3149.48
3386.62
-237.14
0.07

1992
3483.37
3742.20
-258.83
0.076

1993
4348.95
4642.30
-293.35
0.063

1994
5218.10
5792.62
-574.52
0.099

1995
6264.20
6823.72
-581.52
0.085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0.067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0.063

1998
9876.0
10798.2
-922.2
0.085

1999
11377.0
13136.0
-1759.0
0.134


资料来源:1、1979年—1997年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2、1998年—1999年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二)国家债务规模加速增长,政府的债务负担日益沉重。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8年,累计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尚未归还的国债余额已达7819亿元。从这一时期国债的发展变化来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80年代,由于赤字水平相对较低,并主要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解决,所以,债务规模增长平缓,到1990年,年发行量尚未超过200亿元。进入90年代,财政赤字呈上升趋势,而且政策规定切断了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赤字的渠道,加之财政还本付息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国家债务规模以更快的速度上升。1994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1998年达到3891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有关数据计算。
(三)当前我国的国债运行正在步入借新债还旧债的高度债务期,大大降低了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国债是将一部分社会消费资金转化为国家积累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债收入只有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领域,才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财政实力,增强政府的偿债能力,促使“以债养债”良性循环。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国家财力比重日益降低的情况下,国家债务使用的消费化倾向日益突出,正在步入借新债还旧债的高度债务时期,可用于国家建设性的债务支出比重逐步下降,这就进一步弱化和降低了未来政府的偿债能力。“还旧债”在“借新债”中的比重,1996年为66%,1997年为75%,1998年为60%;债务利息支出,1996年为1223亿元,1997年为1820亿元,1998年为2351亿元。
三、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的深层原因。
(一)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过低,而且呈长期下降趋势,这是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债务存在着内在联系。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势必会加剧赤字债务规模的扩大。改革20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超过了10000亿元。但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比,十分滞后。1979年—1998年,GDP增长18.7倍,财政收入只增长7.6倍,前者年均递增16.1%,后者年均递增11.4%。由于两者的增幅差异,导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1979年为28.4%,1985年为22.4%,1990年为15.8%,1998年下降到12.4%。这个比重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1/4,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低一半。
(二)财政支出总量增长缺乏有效控制,支出结构调整滞后,增加了财政平衡的压力。1998年全国财政支出比1991年增加7385亿元,其中1993年—1998年期间增加了60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000亿元。主要是:
1、财政供养人口膨胀,加重了财政负担。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财政供养人口每年增加100多万人,财政每年需增加的工资性支出600亿元,占国家当年新增财力的60%以上,有不少地区新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由此可见,机构膨胀、人员增多是导致财政支出扩张、财政困难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构尚未健全,预算约束软化。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支出管理的根本依据,但在预算执行中,由于随意性和长官意志,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有的未按法定程序随意调整预算,支出预算追加频繁;有的随意开增收节支口子,以人代法现象屡屡发生;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按规定执行预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改变支出途径。
3、现行财政支出结构分配格局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以来,由于我国财政职能范围及其支出责任的调整不够,大包大揽的统支局面依然存在,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社会负担支出仍然背在财政身上,这不仅扭曲分配关系,而且加重了财政负担。
(三)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这就要求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并且,由于我国债务的期限较短,以中短期为主,因此,随着国债余额的不断累积,还本付息的压力骤然增大,又进一步推动了赤字和国债规模的扩张。
四、我国未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的思考。
赤字与债务是财政领域中密不可分的现象,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为了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各个发达的市场化国家,在其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尽管各具特色,然而在财政政策的选择上却几乎经历了由平衡到赤字再到紧缩的相同历程,相应地,赤字和债务规模也经历了由少到多,又到采取措施削减这一过程。因此,应科学合理地对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进行抉择。
(一)把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近年来,为推动经济增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但从今后长期趋势看,我们必须适当调整财政政策,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国内外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长期过度使用,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否则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轨迹看,已在早期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即更注重强调的是“周期动态性的财政平衡性原则”或者“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不是一味地主张赤字财政政策。从实际来看,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极为奉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确以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但最终的恶果是经济长期滞胀。7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纷纷扩大赤字和债务,以试图推进经济发展,但高赤字和高债务难以为继,到80年代初期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国家财力集中程度又比较低,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必须同我国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因此,从宏观和长远讲,财政政策的取向必须适时适度调整,把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作为一项中长期目标来落实。
(二)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比重,改变国家财政的弱势地位。当前,我国财政收入比重过低,远远不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近几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缩减赤字、控制债务的目标,并能有效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至为关键的是要提高国家财力集中度,切实改变财政的弱势地位。从国外的情况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及其财政活动范围不断拓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提高,以增强国家财政对经济的支持能力。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80年代各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大致是:低收入国家23%,中等收入国家27%,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40%。我国只有百分之十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必须建立在坚实的财政基础之上。因此,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收入比重,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摆脱财政过度依赖赤字债务局面、增强国家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完善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实施有效和合理的支出政策,无疑也是控制赤字和债务的重要一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政策,最主要的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我国现有的财政供给范围和支出格局是建国初期的大财政、供给制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它的最大特征是国家包揽的面过大,一些本应市场解决的问题被纳入财政分配范畴,而应由财政供给的事业却得不到保证。这种供给制的分配滞后于当前分配格局的变化,也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我国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需要结合改革的进程和财政职能的转变进行调整,有的支出需要强化,有的支出需要弱化。具体讲,国家机器的运转支出总量需要控制,过去在低工资制度下实行的对全社会居民大量的普遍性补助要弱化,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弱势层面补助要强化,国民经济重点建设事业领域的投资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水平要提高。
(四)优化国债结构,完善国债运行机制。合理的国债结构及其国债运行机制,对于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国债资金效益,增强国家的偿债能力十分重要。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国债期限。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期限较短,不利于发挥国债资金支持经济建设的作用,同时增大了借新还旧的压力;今后,应适当增加长期国债的比重,以满足国家长期投资的需要,延缓财政的还债负担。努力实现国债比例合理,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是国债品种。在年度发行规模内,发行国债的品种可多样化,既要考虑发行用于还本付息用途的国债,也需要加大发行专项建设国债,使专项建设国债与建设项目直接挂钩,以解决国债的还本付息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国家对重点建设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还债压力。
三是国债结构。在国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要将国债资金优先用于生产性建设项目,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为国债的回收和偿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偿债基金,降低偿债风险。随着国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未来的偿债压力也在迅速上升。为了有效地降低今后的偿债风险,避免债务危机,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做法,有效地建立国债偿债基金,以合理的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
(六)按照国际通用口径,将国债利息支出列入经常性财政支出。我国将国债的还本支出和利息支出统称为债务支出;国际上所指的债务支出是专指国债的还本支出,而将利息支出列入经常性财政支出。按照国际惯例将国债利息支出列入经常性财政支出,有助于显化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增强社会各界对财政困难的认识,有效控制财政支出。
资料来源:
一、《中国统计年鉴1998》;
二、《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1997年第27期;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财政赤字政策的思考的介绍部分。
本论文在会计专业论文栏目,由论文网(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范文查找

毕业论文降重 相关论文

收费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测控技术专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论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材料科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国贸专业
法律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机电信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新闻专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采矿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西班牙语专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专业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日语专业论文
德语专业论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
轻化工程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给水排水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电视制片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包装工程专业论文
印刷工程专业论文
动画专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上一篇: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 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之我见

最新论文

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排版

热门论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论文改重 | 免费获取 | 论文交换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229120615@qq.com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www.zjwd.net)提供会计专业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

Copyright@ 2010-2024 zjwd.net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