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延伸到其他学科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这既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内容需要进入课程,现代人的读写范围在扩大,必然涉及以前未遇到或较少遇到的概念和非文字材料(如图表、数字),涉及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其他学科也有听说读写要求。”因此,语文学习领域应该更为广阔,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内。语文教师应该建立“生活语文”和“大语文”的观念,大胆开拓语文生存和发展以及学习空间,包括合作开发过去一直由其他课程单独占有的空间。《语文读本》中的选文,时文占了大约50%,而这50%的选文中又有30%左右的文章涉及中学阶段开设的各种学科的知识,有:数学、物理、生物、哲学、政治、信息(计算机)、化学、地理(含天文)、历史、外语等,几乎囊括了中学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为我们将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其他学科的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也为我们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其学科范围内教授《语文读本》中有关该学科的文章,绝不是利此即损彼,损此则利彼,而是一种“双赢贸易”;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是“锦上添花”。它至少可以分别解决双方教师一个问题:让语文教师回避了由于专业所限而产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了让学生信服的支撑其学科重要性的有利证据。教师率先揭除学科隔膜,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任何一门学科都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席位,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比如学好语文这一基础性的工具课,将大大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形成、表达和推广使用(任何学科的内容都需要语言文字符号这一载体)等等。《语文读本》编写者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选文的自读提示中提醒“文章中一些陌生的科技术语,可以请教理科教师”。针对中学每学期各门学科的第一堂课基本上都是介绍学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科重要性的这一实际,我们可以将《语文读本》当中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怎么办》《骑车畅游紫禁城——虚拟技术漫谈》提供给计算机教师,将《数学与文化》《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提供给数学教师,将《基因工程浅议》《奇妙的克隆》《海洋与生命》《奇妙的人体》等提供给生物教师,作为他们第一堂课的讲述内容,这将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做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剩余价值”——协调各门学科的学习,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配合,融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加强语文学习和外语学习之间的联系。《语文读本》选了较多的外国文学作品。两门学科都是语言课,其中有许多共通之处,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中外文之间的表达差异,以及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寻找其间的细微差别,辨别其优劣,从而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其较强的语感能力。比如在学生阅读《天真的预示》(布莱克)的梁宗岱汉译诗时,同时提供英文原版诗歌:To see a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0f your hand//Andeternity in an hour.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内涵,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到原诗拥有而译诗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丧失掉的文化内蕴。对比诗歌Ah!Love,could you and I with Him conspire//To graspthis sorry Scheme Of Things emire//Would not weshatter it to bitsand then//Remould it nearer to theHearts Desire.的翻译“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该把这糊涂世界一齐都打破/要再磨再炼再调和/好依着你我的安排,把世界重新造过”(胡适),“啊,爱哟!我与你如果能串通‘他’时/把这‘物汇规模’和盘攫取/怕你我不会把它捣成粉碎/我们从新又照着心愿抟拟”(郭沫若),“爱哟!你我若能和‘他’沟通好了/将这全体不幸的世界攫到/我们怕不要捣得他碎片纷纷/好依着你我的心愿再抟再造”(闻一多),“爱啊!假如你我能勾着运神谋反/一把抓住了这整个儿‘寒尘’的世界/我们还不趁机会把他完全捣烂/再来按我们的心愿,改造他一个痛快”(徐志摩),“爱呀!要是与命运能够串通/那残缺的宇宙把握在手中/我与你便能摔碎了/又抟起/抟成了如意的另一个穹隆”(朱湘),“啊!我爱!愿咱与命运商讨/抓住这万物的糟糕图稿/怎不把这世界捣成碎片/好按我们心愿重抟再造”(柏丽),“爱人哟!你我若能与他合谋/掀起这大千世界的可悲结构/我们岂不会把它砸个粉碎/再重新塑造得更接近心的要求”(飞白),“爱人哪!要是你我能同他协力/把握这全部事物的可悲设计/我们就不用先把它砸个粉碎/再把它塑造得比较称心如意”(黄杲妍),学生不仅能看到不同译者之间的才学性情差异,而且能充分领会到用词、用韵、停顿等对诗美产生的关键作用。 (三)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延伸到教师,学生自己的习作 以“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指导思想编写的新教材,尤其是《语文读本》,还给教师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个性、爱好兴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能将教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习作与读本中的相关篇目作对比阅读,往往出乎他的意料,激发他们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事实是学生对此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和浓厚的趣味。这种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客观效果: 1.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优秀习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 2.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课外阅读的兴趣,写作尤其是改作的兴趣,评析作品的兴趣。 3.激活了学生本来处于“待机状态”下的语文潜能。 (四)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延伸到班会、团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 我国语文教材向来强调选文的育人功能。过去的教材曾有过“片面强调选文的政治性”“片面强调课文的思想教育功能”的缺点。新教材克服了这些缺点,但这并不否认对新教材选文的育人功能的挖掘。恰恰相反,新教材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选文的育人功效,比如从思想教育方面、艺术审美方面、文化熏陶方面。新教材为教师开展解决学生某方面思想问题的班会、团队活动提供了丰富和有效的材料。如徐訏《谈金钱》、王则柯《钱》可以用作轰击学生错误金钱观的弹药,汪国真的《友情是相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食指的《相信未来》可以驱散学生心中迷茫的烟雾等等。至于读本中选录的哲理诗,其作用就更大了。“开展个性和特长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语文读本》是一座混生有色金属富矿,其中含有极其丰富的专题内容,比如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代诗歌史、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实用修辞、实用文写作、汉语语法等等。这些内容稍加提炼或者过滤就是很好的文学社、文学兴趣小组、读书报告会的讲座教材。教师可以利用它们举办文学沙龙、文学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文学鉴赏水平、文学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