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学前教育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 工商管理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 汉语文学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药学论文 播音主持 人力资源 金融论文 保险学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论 电子信息 市场营销 法学论文 财务管理 投资学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书法论文 护理论文 心理学论 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 给水排水 新闻专业 摄影专业 广电编导 经济学
  • 范文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计算机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工作总结 |
  • 工作计划 |
  • 现成论文 |
  • 论文下载 |
  • 教学设计 |
  • 免费论文 |
  • 原创论文 |
搜索 高级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 (字数:7355) 浏览:4次
免费专业论文范文
免费专业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营销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医学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范文
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电子专业论文范文
历史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语文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建筑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论文格式
化工材料专业论文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报告,总结,申请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Delphi
ASP
VB
JSP
ASP.NET
VB.NET
java
VC
pb
VS
dreamweaver
c#.net
vf
VC++
计算机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范文关键词: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XCLW112741  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问题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自然资源是指维持生命和生活所必需的和经常利用的物质,或将它理解为: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大家知道,在石器时代,人类茹毛饮血,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生产工具简陋,那时的自然资源只能是光、热、水、气和野生动植物。以后随着历史的进化,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过去许多不认识或无力开发利用的自然物逐渐加入资源的范畴。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但是,过多过量的开采确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现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论述。
……

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自然资源是指维持生命和生活所必需的和经常利用的物质,或将它理解为: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大家知道,在石器时代,人类茹毛饮血,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生产工具简陋,那时的自然资源只能是光、热、水、气和野生动植物。以后随着历史的进化,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过去许多不认识或无力开发利用的自然物逐渐加入资源的范畴。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但是,过多过量的开采确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现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论述。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取得显著成就。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中期,各省、自治区、市都相继成立了地质勘探及矿山开发的专门性机构,用于矿产勘探的钻探工作量,每年平均达二百几十万米,为1949年前最高年份万余米的数百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已从1948年的18种,激增至目前的148种;其中有些矿种如铁矿,30年代全国探明储量仅18万吨,而目前其探明储量几近500亿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我国辽阔海域所蕴藏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潮汐资源等作了专项调查。目前,除海洋捕捞、海盐生产(海盐年产量世界第一)和海运等产业继续有所发展以外,正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新兴的海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大规模地查勘大陆架海底油气资源,潮汐发电、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的研究试验工作,也都在蓬勃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业绩,但由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尚低等原因,目前总的来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尚有巨大开发利用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仅4%~50%,化工原料的利用率仅33%,木材利用率为40%~50%,能源利用率仅33%,冶金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中的总体利用率不到50%,含铁尘泥只利用了15%。按此计算,我国通过废水、废气、废渣每年排放的纯硫达33万吨,有色金属7.3万吨,铁80万吨,煤230万吨。
又例如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全国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平均约为150%,长江中下游地区高达218%;但光、热、水条件比较优越的华南地区,按可能一年可以3熟甚至4熟,而实际复种指数却还只有195%;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二熟,复种指数也仅为148%。因而,假使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提高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实际就意味着扩大耕地面积,其农业增产潜力实是相当可观的。还有,我国现有耕地,大体是高、中、低产的耕地各占1/3,也就是说中低产耕地要占2/3。如果能改善生产条件,使高产地区保持稳产高产,力求稳中有增,中、低产耕地逐步提高单产,努力实现地区间平衡增产,则必将使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登上新的台阶。另据研究,在耕地保持18.45亿亩(1.23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在21.15亿亩(1.41亿公顷),灌溉面积达到10.35亿亩(0.69亿公顷)的前提下,我国粮食的理想生产能力约9.4亿吨,经土地质量综合订正后认为,全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力约8.3亿吨,播种单产接近6吨/公顷(400公斤/亩),是现有单产的2倍多,粮食尚有1倍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也具有巨大潜力。例如海水养殖,仅我国沿海水深在15米以内的水面和滩涂就有0.13亿公顷以上。假使能利用其中的一半来发展海水养殖业,以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平均生产水平计算,就可使其产量每年达到2000多万吨,全国人均每年即可获海产品20公斤。有人认为,如在渤海放养对虾苗50亿尾,即能使我国对虾产量翻一番,年创外汇收入可达数亿美元。
诚如上述,我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悠久历史,这一方面积累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产业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成了现实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变更居住地,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遗迹;以后又经历代统治者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战乱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在我国广袤国土上各项自然资源所遭受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1949年后,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善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局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但因历史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缺乏应有认识,以及我们在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多次决策失误,先后造成了“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两次对自然资源的大冲击、大破坏。近些年来,有些地区贪图近利的短期行为,还在对自然资源搞掠夺式经营,乱挖滥采,造成了破坏性开发。例如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部分地区对土地长期搞集约经营,重用轻养,不适当地使用农药、化肥,绿肥种植面积和施用有机肥减少,水利等农用基础设施失于修缮,丢掉了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模式,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农业减产;同时,城市工业迅速增长和不少乡镇企业盲目发展,使环境污染迅速蔓延,直接威胁农业增产。此外,城市(包括众多小城镇)和农村建设大量占用有限耕地;部分沿海地区,农村由于弃农从工经商,耕地荒废或被挪作它用,这就使原已十分紧张的人地关系,随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而显得愈加严峻。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还使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地丘陵地带,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的116万平方千米增至约3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38.2%;据推算,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相当于耕作层为33厘米厚的耕地116.7万公顷。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因水土流失减少的耕地达270多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每年约100亿元!每年木材消耗超过林木生长量,赤字近1亿立方米;全国草原退化面积已达0.51亿公顷;沙漠化面积已从原先的13.7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7.6万平方千米;陆地河流、湖泊也出现面积日益减小的趋势,势必对有些大江大河流域内洪涝灾害的形成起着加剧作用。
另外,还因为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不善,生产工艺落后,机械设备陈旧,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如我国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耗煤量,比英、美高2.4倍,比原西德高3.6倍,比日本高4倍。全国造纸行业每年随废水排入江河的烧碱,等于全国烧碱产量的1/3。资源、能源利用率低,大量物料和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意味着大量资源、能源遭到浪费,没有变成工业产品造福人民,反而变成环境的污染物危害当今和后世。
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整个能源、环境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科学、技术、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外交、政治等方面,且这些方面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本文只是从技术层面提出若干个重要的战略对策,远远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甚至所提到的科学、技术也只能是一个局部而已。
节能为本
我国虽然人均资源短缺,供应压力较大,但另一方面单位GDP的能耗强度(EnergyIntensity)很大,大约是日本的5—6倍,其原因是多层次的:
工业结构的原因。如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处于低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
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我国发电、水泥、炼钢、电解铝等的单位能耗都比先进技术低20%—30%。
政策方面的原因。节能往往是软指标,政策相互不配套,贯彻不力,统计混乱,一般号召多,落实少。用能企业、机关、个人没有真正节能的驱动力和意识。
传统习惯、文化、观念、道德层面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没有把节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消费模式方面不加选择地模仿西方,更有甚者以奢侈、豪华为荣。中央提倡的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多是在口号上跟得很快,表面文章多,政绩工程多,扎扎实实的实效工作少。
从科学技术层次考虑,节能有非常大的覆盖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一直到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有大量的工作。例如,强化传热、传质,两相、多相流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源冷热能,以及由这些能源应用组成的复合系统)的高效、合理利用,新型蓄能(热、电)装置,新型的热力系统,复杂工业系统的集成、优化……
其实,节能本身就是一种能源,而且是最最“清洁”的能源,在这方面我国的潜力是极大的,这给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
2.煤的现代化利用
我国的一次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煤,而煤的直接燃烧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煤的现代化利用———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是对应我国能源问题严重挑战的战略方向。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框图如下:
煤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CO+H2),净化以后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液体燃料(合成油、甲醇、二甲醚)和电力。这些生产过程的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exergy)按最优原则耦合在一起,比分别生产相关产品在基本投资、单位产品成本,污染的排放(硫、汞、颗粒物)、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益。这种多联产系统在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之间可以按市场需求或是发电的“峰-谷”差适当调节,有很好的灵活性。
这类多联产系统有很大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潜力。要研究的关键技术如:①温室气体的捕捉和埋存(Carbon Captureand Sequestration,简称CCS);②多种不同配置的系统的集成、优化;③系统的变工况运行,系统的动态特性;④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系统的安全运行及故障诊断;⑤用膜技术来代替目前的空分;⑥收率更高的一次通过的浆态床技术;⑦用膜技术来低耗能地分离CO2和H2;⑧用更高初温、燃用合成气或是富氢气体、甚至纯氢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⑨把SOFC耦合到整个系统中来……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下大功夫研究的问题,花费整个一代人的精力也不为过。
3.煤基醇醚燃料的应用和车用动力
液体车用燃料的短缺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保有量近年来迅速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万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2005年比2004年汽车保有量增加20%。近年来车用燃料消费量增长很快,平均约为12%,2005年全国汽油消耗是4770万吨,柴油消耗是8513万吨。在我国石油储量、产量不多和车用液体燃料必须安全供应的形势下,煤基醇醚燃料的替代成为我国必然的战略方向。
总的来说,一种新的燃料在汽车中应用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伴随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加倍努力,从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中走出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来。醇醚燃料的应用也是我国自主创新、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汽车工业的一个契机,因为在这方面国外由于其国情方面的原因,应用得不多,或是刚起步不久(如瑞典Volvo,日本三菱),这样,如果我们从国情出发,加强研究和实践,就可以有跨越式的前进,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非粮食乙醇肯定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关键是这种能源作物不能与粮食和其他人民生计农作物争地、争水,且单位面积有高产出率。生物柴油从技术来看基本上是成熟的,关键在于含油植物的资源。各种能源作物如何大规模种植,通过基因调控和分子生物学,培植耐旱、耐碱、高产的品种,这将是农业能源专家们的重大课题。
4.加速发展核能
核能在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排放(核废料除外),能提供清洁的电能。人们对核电主要的顾虑有两点:一是单位装机容量基本投资较大,是常规火电的1.5—2.0倍;二是运行安全性,包括最终核废料的处理。其实,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火电站要加FGD、SCR、脱汞、脱微颗粒、最后脱CO2等装置,它们的造价一定会不断攀升,对核电站的价格上差别会逐渐消失。再考虑到核电站每年运行时间长,设备寿命也大于常规火电站,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基本投资应不是一个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反应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和预报技术日臻完善,核电站应是十分安全的。我国应该加速发展自主设计、建造的百万千瓦级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使之形成统一类型和规模化。此外,要加速发展快中子堆和快中子燃烧器,主要用于处理压水堆的乏燃料,使其增值,以形成合理的核燃料循环,大大缓解我国核燃料不足的困难。
5.因地制宜,因应用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不断攀升,其资源逐步枯竭的“前景”也略显端倪,由化石能源使用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亦日益严重,因而人们都把眼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从其所能提供的能量,在总的能源平衡可以起相当份额作用的角度看,一般是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A.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是陆上2.54亿千瓦(按10米高度),近海7.5亿千瓦。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大概,很不准确,对现代大型风力发电来说,更重要的是50米,甚至100米高度的风力资源。目前,国家正在着手详细的风力资源调查,这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结合我们具体情况,走出我国自己风电发展的路子。
B.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光伏(PV)利用肯定是一个有十分广阔前景的方向。可惜的是近年来PV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常规发电,单位容量价格仍高几十倍,要真正变成有份额的发电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国在PV材料与工艺方面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方面开展深入的材料制备、先进工艺和提高转化效率方面的基础和基础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家也应加大投入力度。
C.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高度分散的资源,顺其自然,应该是分布式利用,应发展各种生物质就地加工、就地使用的新工艺、新方法。要总结多年来小规模气化、做液体燃料难以为继的经验教训。目前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新的力学原理(挤、切、捻),把秸秆和其他各种纤维质、木质素做成颗粒,不需要加热和粘接剂,制造颗粒的能耗尽量小。这种颗粒燃尽率高,使用方便、污染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把农村居民相当普遍使用的炊事、采暖用煤替换出来,用于高效低污染的大电厂。此外,我国还有大量低效率(65%左右)和高污染的小型工业锅炉,这些锅炉每年用煤量为2—3亿吨,生物质颗粒亦可以把它们的用煤部分替换出来,大大提高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
结论
中国按以往的过量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果断地、迅速地走向十分节约、十分勤俭、尽可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否则大自然的惩罚会越来越凸现,中国人民将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对可再生能源一定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探索这些能源在我国整体能源系统中的最佳“位置”,发挥它们的长处,使它们各得其所。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不是这些可再生能源能做什么,而是它们在我们能源系统中应该做什么,这是两回事。
再生能源利用、车用液体燃料用电动替代以及将来的发电的峰-谷调节,电能的大、中、小容量的存储是关键的关键,应该集中力量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示范、商业化多个方面全面推进。

参 考 文 献
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出版社
张雪萍,自然资源学理论与实践,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孙鸿烈,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7-5-1 
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张壬午,中国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出版社 ,2001 
倪维斗,《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科技日报》,2007年1月25日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介绍部分。
本论文在工商管理论文栏目,由论文网(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范文查找

毕业论文降重 相关论文

收费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测控技术专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论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材料科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国贸专业
法律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机电信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新闻专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采矿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西班牙语专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专业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日语专业论文
德语专业论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
轻化工程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给水排水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电视制片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包装工程专业论文
印刷工程专业论文
动画专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上一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论现代企业的服务管理

最新论文

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排版

热门论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论文改重 | 免费获取 | 论文交换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229120615@qq.com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www.zjwd.net)提供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

Copyright@ 2010-2024 zjwd.net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