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学前教育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 工商管理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 汉语文学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药学论文 播音主持 人力资源 金融论文 保险学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论 电子信息 市场营销 法学论文 财务管理 投资学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书法论文 护理论文 心理学论 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 给水排水 新闻专业 摄影专业 广电编导 经济学
  • 范文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计算机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工作总结 |
  • 工作计划 |
  • 现成论文 |
  • 论文下载 |
  • 教学设计 |
  • 免费论文 |
  • 原创论文 |
搜索 高级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 免费论文 -> 金融论文

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

作者: (字数:6471) 浏览:13次
免费专业论文范文
免费专业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营销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医学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范文
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电子专业论文范文
历史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语文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建筑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论文格式
化工材料专业论文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报告,总结,申请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Delphi
ASP
VB
JSP
ASP.NET
VB.NET
java
VC
pb
VS
dreamweaver
c#.net
vf
VC++
计算机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关键词: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
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XCLW111640  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

黄南藏族自治州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果
二、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传导过程中的问题
三、对挖掘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建议
 
 
内容摘要
 
 为了充分了解黄南州支农再贷款实施的政策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供给、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通过调查充分了解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调查报告共分支持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三部分。
 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
 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实行有选择的信贷退出战略,像青海省黄南州这样的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无法得到来自金融部门足够有效的信贷支持,阻滞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金融投资缩减的趋势。至200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3.65百分点。目前,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帮助农村信用社减亏增盈,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对帮助农村信用社减亏增盈,支持 “三农”经济发展,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为了充分了解支农再贷款实施的政策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1997年以来支农再贷款供给、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通过个案研究,了解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进一步改进支农再贷款管理提供参考。
黄南藏族自治州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果
 (一)支农再贷款的投放情况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农牧民占总人口的78.29%。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也决定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积累弱,支农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1997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当年各项存款余额为376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90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达58.69%,大量的资金被无效占用,再加之, 全州尚有近62%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非常困难,农村牧区资金需求矛盾非常突出。1997年以来人民银行黄南州中心支行开始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给予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支农再贷款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通过7年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4年末,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户占总农牧户由1997年的36%增至61 %。全州农牧业总产值较1997增长了近 1.59 倍。与此同时,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同时,辖区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也大大好转,实现建社以来26个信用社社社盈利,各项存款及贷款较1997增长了近 1.9倍、7.7 倍。
 (二)对支农再贷款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1、加强对支农再贷款的内控管理。结合实际,及时与农村信用联社签订目标责任书,结合实际,制定了《再贷款考核监督检查制度》、《再贷款管理制度》、《再贷款管理内部操作规程》,从存款准备金、不良贷款率,贷款投向3个方面考核、监督、检查再贷款的使用情况,同时调增调减支农再贷款,要求信用社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对发放的再贷款跟踪检查,对贷款发放采取谁发放,谁监督、谁收回。在人民银行的严格要求下,各农信社也改变以往贷款春放秋收的做法,坚持常年收贷,使支农再贷款资金不仅发挥了效益,而且确保了资金的安全。
2、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人行黄南中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管理始终按“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从严管理。在本行内部实行了“行级干部分片包干”、科级干部“联点监管”的监管办法。每年把收贷收息、亏损控制、控制不良贷款率等制定量化指标纳入农信社联点监管目标责任书,联点人员到联点社进行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贷款发放、收回工作。到2004年末,全辖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25%,比1997年下降34个百分点,15家高风险社中14家摘掉了高风险社的帽子。
3、通过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2003年以来,为大力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人行黄南中支制定了《关于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信用村镇创建条件。农村信用社以支农再贷款为基础,先后选取确定了14个自然村,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证940本,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35万元,同比增长了58倍,农户联保贷款780万元,同比增长48倍,共有13个信用村正式挂牌,同比增长了5.5 倍。通过实施信用村镇的创建活动,优化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了农牧户“要我还贷”的被动局面,农牧民“我要还贷”的意识日渐增强,产生了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了政府、信用社和农牧户的三赢。
(三)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为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消化历史亏损包袱。同时对于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农信社知明度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1、微观效果——支农再贷款使农村信用社经营逐步摆脱困境。一是再贷款的投入带动了农信社存款的增长。1997以来,随着再贷款余额的不断增加,黄南藏族自治州农信社存款余额逐年上升。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2 %;二是为农信社带来了直接可观的利息收入。2004年,农村信用社利用再贷款发放给农牧户贷款的利差收入为1088万元,占农信社当年总利息收入的 74.77%。三是促进了入股资金的明显增加。通过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逐年增加,密切了农村信用社和农牧户的关系。1997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22万元,至2004年末,股本金余额达 857万元,较1997年增长了32倍。四是扭转了信用社长期亏损的经营局面。1997年时,仅有1个农村信用社盈利,经营困难。1997年以来人民银行逐步增加支农再贷款以来,全州信用社经营效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至2004年底,全辖26家农村信用社“社社盈利”,盈利额150万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开始摆脱困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2、宏观效应——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再贷款的投入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资金供应的主渠道。2004年末,全辖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0.81亿元,增长48.1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增加0.58亿元,增长43.9%。农业贷款占信用社各项贷款的比重为76.15%,占全辖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为90 .64%,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的主要力量。二是支持农牧民增收。随着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量的逐年增加,许多农牧民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中走出来,开始种植马铃署、蔬菜、中藏药材。出现了一批专业养殖户、种植户和运输户。1997年至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71%。
3、政策工具优势——较好地发挥了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信贷补充作用。一是支农再贷款限定支农的用途的制度性安排直接有效地增加了农村信贷投入。从而引导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树立了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牧民中的形象。支农再贷款改变了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结构、信用社的资产结构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发挥了在金融资源配置引导下的结构调整效应。二是通过支农再贷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重塑了农村信用关系。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农村信用社从垒大户转变为面向农牧户,较好地实现了资金的相对安全性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统一,实现了农村金融从“抓大舍小”向“助小贷优”的转变,发挥了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投向的杠杆作用;三是与扶贫贷款贴息贷款相比,支农再贷款通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向下浮动,直接让利的政策一步到位,农信社在较大利益驱动下,强化信贷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提高盈利水平的积极性很高。政策优势显而易见。
 二、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传导过程中的问题
 支农再贷款资金的运用,为农牧民提供了资金来源渠道,抑制了高利贷,大大减少了民间借贷行为,对农村金融秩序起到了稳定和优化作用。但在实现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这一政策目标上,仍然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支农再贷款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投向面窄。投向只限于自然人一农户,用途仅限于农牧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贷款面较窄,随着地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城乡结合带的农民和退耕不林还草地区的农民已无土地,这部分农牧民迫切需要支农再贷款的资金扶持。二是期限僵化。支农再贷款的期限最长1年,不得延期,不得借新还旧,这与1-3年的养殖业、结果期3-5年的林果业不匹配,贷款到期无法归还。三是支农内涵丰富,实际缺乏配套规则。管理办法把支持农牧民消费,刺激农村消费需求也纳入了支农的范畴,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信贷的管理办法,现在的个人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如住房、汽车、助学等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仅限于商业银行,不适合农村信用社,即使农村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也无法享受财政贴息政策。
 (二)支农再贷款利率政策与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的到位,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农牧民贷款利息负担过重的问题应引起关注。农业的产业利润率一般要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农牧民应得到利率优惠,可在现实执行中,农牧民利率远远高于其他贷款利率。一是贷款利率“一浮到顶”。根据人民银行有关利率规定,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2倍。目前,放给农牧民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10.62%,比国有商业银行农业贷款利率还高1.593个百分点。如贷款逾期,农村信用社还要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根本体现不出“浮动幅度适当优惠”的利率政策,从这个传导过程看,支农再贷款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二是贷款利率一刀切问题,根据国家规定,不同贷款种类,不同贷款期限,贷款利率应有所区别,但基层农村信用社不分贷款种类、期限,实行一个贷款利率档次,增加了农牧民特别是种养业农牧民贷款的利息负担,这显然不合理。
对挖掘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入。支农再贷款在具体发放和管理上应区别对待,尤其对那些还未脱贫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有所倾斜。从目前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情况分析,尤其是农牧区贫困面大,农牧民增收缓慢。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仍处在比较脆弱和落后的状态。从支农方面的资金来源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有三个金融主体,分别是农发行、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但农发行只对粮油收购实施政策性资金支持,作用有限。农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量从农村撤并机构网点、收缩业务,2004年新增贷款493万元,占全辖新增贷款的4.69%,而其新增存款474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49.95%,基本沦为了大储蓄所。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资金通过基层商业银行从贫困地区流出,致使本来资金就不宽裕的贫困地区资金更加紧张。如果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不仅贫困地区的资金不能用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并且形成了“越穷越没钱,越没有钱越穷”的怪圈。中央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形式,把尽可能多的资金配置到农村,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可以收到两个层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投向,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提供休养生息的政策环境,增强资金实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支农再贷款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中央银行应对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的投入有所倾斜。
 (二)发挥利率杠杆作用,运用浮动利率传导货币政策目标。确定农户贷款利率的原则是既要让利于农村信用社又要让利于农民,二者兼顾,才能实现社农双赢。因此要继续实行低利政策,给农信社一个宽松的盈利空间,扶持农村信用社逐步消化历史包袱,走出困境。也要考虑农牧户的收入水平和具体承受能力,按照农牧户贷款额度、用途和风险度,实行有差别的浮动利率政策。因此对与扶贫贷款捆绑式发放的小额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对农牧户从事种、养殖业的贷款不应上浮,2004年末,辖区种、养殖业的支农再贷款要占到贷款总额的60.63%,农牧民普遍反映利息负担过重,尤其是贫困户无承受能力。对农牧民的消费类贷款、助学、治病类的超过一定额度的农牧民贷款应规定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为20%,对农牧民从事特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业和农牧民购建房的支农再贷款可以适当浮动50%。中央银行应与财政联动,实行财政贴息和免征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对农牧民用于种植、养殖业贷款贴息50%,使农牧民得到最为实惠的贷款,也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较丰厚的收益。
 (三)修订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使其更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支农再贷款在具体发放和管理上应该切合实际,不宜统得过死、过细。 一是应拓宽支农再贷款的投放范围,把目前单纯支持“一农”拓宽到“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对那些只要是符合政策要求,效益看好,有利于农牧民增收的项目,都应纳入支农再贷款的投向范围。二是期限与农牧民安排的生产周期合拍。农村信用社在使用支农再贷款时划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大块,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农牧业生产、农牧户经营的客观周期,科学合理选择期限。三是出台适合农村的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使农牧民个人消费贷款在科学管理中稳步健康发展。尤其是通过制订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解决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助学贷款在农村牧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对农村广大农牧民和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和资信状况,农信社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个人信用档案,无法对农户贷款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连续临控,农牧户贷款缺乏担保制度,贷款风险集中于农信社,使农信社对发放贷款也慎之又慎。农牧民贷款需求中相当部分不符合贷款高信誉、低风险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黄南州的农村信用社以支农再贷款为基础,积极开展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及信用村建设的试点工作,但难度很大,2002至2003两年经过再三筛选,先后选取确定了14个自然村,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仅占全州自然村的5.45%,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35万元,仅占贷款余额的1.46%。因此,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应列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只有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才能真正创建起来,当强烈的信用观念成为维系农信社和农牧民之间的金融纽带时,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才会好起来。
 (五)与其他(经济——删)经济金融政策配套使用,建立再贷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金融体制缺乏效率问题,不可能只有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的改善而得到解决,金融体制的改革应与其他非金融政策的改革配套进行。在改革金融制度时如不同时采取国内税收刺激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仅仅改革金融制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要目前需要建立财政政策补偿金融、金融扶持农村经济的机制来配合支农再贷款发挥积极的货币政策效应。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对象主要是自然灾害较多,市场变化较大的基础产业的角度出发,政府从每年的救灾款中拿出一部分来建立小额信贷的保险基金,以降低信用社在小额信贷上的风险;二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农业保险品种,为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多种保险服务,分散目前由农村信用社独立承担的农业系统性风险和社会成本,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


 
参 考 文 献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办公室印发的《关于金融业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西银发[2004]63号)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的《关于修订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西银发[2002]234号)
黄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
金融参考2003第2期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对黄南州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应的调查报告的介绍部分。
本论文在金融论文栏目,由论文网(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范文查找

毕业论文降重 相关论文

收费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测控技术专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论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材料科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国贸专业
法律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机电信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新闻专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采矿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西班牙语专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专业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日语专业论文
德语专业论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
轻化工程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给水排水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电视制片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包装工程专业论文
印刷工程专业论文
动画专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上一篇:对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现有网络银行发展对策探析

最新论文

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排版

热门论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论文改重 | 免费获取 | 论文交换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229120615@qq.com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www.zjwd.net)提供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

Copyright@ 2010-2024 zjwd.net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