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学前教育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 工商管理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 汉语文学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药学论文 播音主持 人力资源 金融论文 保险学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论 电子信息 市场营销 法学论文 财务管理 投资学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书法论文 护理论文 心理学论 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 给水排水 新闻专业 摄影专业 广电编导 经济学
  • 范文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计算机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工作总结 |
  • 工作计划 |
  • 现成论文 |
  • 论文下载 |
  • 教学设计 |
  • 免费论文 |
  • 原创论文 |
搜索 高级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 免费论文 -> 金融论文

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

作者: (字数:6982) 浏览:3次
免费专业论文范文
免费专业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营销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医学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范文
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电子专业论文范文
历史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语文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建筑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论文格式
化工材料专业论文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报告,总结,申请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Delphi
ASP
VB
JSP
ASP.NET
VB.NET
java
VC
pb
VS
dreamweaver
c#.net
vf
VC++
计算机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论文范文关键词: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
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XCLW136726  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1.1、1979-198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
1.2、1985-1991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1.3、1992-1997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发展。
1.4、1998-至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实施。
二、我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2.1、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2.2、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2.3、我国近现代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
三、我国未来金融体系改革方向与突破口。
3.1、利用民间资本建立金融机构
3.2、加快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3.3、加强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权责。
3.4、完善保险制度。

内 容 摘 要
 “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发展、金融政策及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过去20年的改革岁月中,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市场经济作为依据,取得重大成绩,通过改革银行调控与信贷资金管理,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框架,逐渐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辅相城的经济体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下的“大一统”的金融体系被打破,逐渐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在内的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这不仅符合市场规则,而且强化了金融竞争机制,增进了金融效率。然而,这种组织体系构架依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金融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经济全局的变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以完善适合我国的经济体系,为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与经济社会新局面提供动力。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发展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得到不断不断的发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
 国际方面,随着人民币正式入篮,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要求日益激增;国内方面,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破除金融抑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复杂而关键的阶段。

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根据经济市场特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1、1979-198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
 相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来讲,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初级阶段进展缓慢,主要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其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还不够完善,功能性还没有具体发挥,但奠定了我国金融业的结构基础。主要改革方向有:
 ①确定我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业的重要位置,研究做好金融宏光调控,保持货币稳定,确立中央银行职能。
 ②完成我国四大基础银行建设,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分别管理金融业各项经济业务,与中国人民银行遥相呼应、紧密相联。
 ③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保险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1.2、1985-1991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步发展,各项改革方针相继实施,涉及内容越来越全面,结构框架也越来越完善,增加融资与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①允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外开设各类保险公司,在我国四大行体系之外,成立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一系列全国性综合银行。上海证卷交易所与深圳证卷交易所分别在1990年和1991年挂牌成立。
 ②金融业的各项业务与科技水平创新,开设了邮政储蓄以及各类银行信用卡业务。
 ③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一系列条例管理政策的出台,是用法律管理金融行业与金融立法工作的开端,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行业实施监管的开始。
 1.3、1992-1997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随着我国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力支持下,从1992年开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我国初步建立了“三个体系”: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完成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体系;以商业银行与多钟金融机构共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性金融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与严格管理市场的金融市场体系。具体方面包括:
 ①我国除了开设四大银行以及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外,新开设了一批以服务全国性或者地方为主的商业银行,允许民营或者外资保险企业的成立,构建期货市场。
 ②金融法规与监管取得成绩,通过金融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让金融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快速发展。中国证卷委与中国证监会于1992年成立,使得我国证卷业与银行业得以分开经营监督。人民银行在1996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使得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1.4、1998年至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阶段。
 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了人民银行的管理机制改革,成立的证监会,实现了对银行、证卷、保险等行业的分别监管。许多城市的合作以后逐渐改建为地方银行,取消了对国有银行信贷限制。建立了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辅相成的现代金融体制。
二、我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2.1、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间,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钱铺产生于明代,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票号产生于明末,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与财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而民族资本金融业却趋于衰落。在外部挤压、内部争夺以及阶级斗争以至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银行业始终在曲折中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由无到有,并最终掌握了全国金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金融机构始创于1924年,其后随着革命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成立,在边解放、边接管、边建设和边办业务的过程中使中国金融从混乱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稳定。
 2.2、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自明末到1949年,我国经历了明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以及同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政府等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政权在金融问题上持有的立场不同、采取的政策不同,政策的成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①明、清政府的重本轻末政策、“觅商汇兑”政策、封建压榨政策。
 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重本轻末政策,提倡和奖励农业劳动者,抑制和贱视工商业者,直到甲午战争后才实现向“农工商皆本”的转变。太平天国后期,由于战争原因清政府开始实施“觅商汇兑”政策,请票号汇兑京饷、协饷,要求票号为各省借垫京饷、协饷,为清政府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此外,还长期实行封建压榨政策,动辄就要票号捐输报效,不时地禁止官款汇兑,一遇倒帐首先考虑外国银行及大清银行的利益,对票号“落井下石”。
 总的来讲,重本轻末政策及封建压榨政策,严重制约了钱铺、票号的健康发展;“觅商汇兑”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票号的资本实力、放贷规模、经营地域及业务范围,同时又使票号过分倚重与政府有关的金融业务、轻视商业金融业务,逐渐丧失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清政府倒台后很快衰败下来。
 ②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自1845年外商银行进入中国后,清政府对外商银行的入侵一直采取退让政策。19世纪70年代后,出于军事、政治以及兴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对外商银行转而实行退让加依附政策,向外商银行乞求贷款。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外商银行都把对华贷款作为抢夺势力范围的手段。北洋政府时期,不同军阀依附不同的外商银行,将外商银行贷款作为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南京政府成立后,尽管对外商银行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退让加依附政策总体上没有变动。
 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首先,使外商银行轻而易举地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通过对钱庄的渗入控制中国金融,使国内传统金融业成为外商银行的附庸;其次,外商银行对新生的民族银行业进行抵制与打压,延缓了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不断制造金融恐慌,最终掌握了中国金融的领导权;再次,外商银行通过向地方政治势力贷款,收买与扶植军阀势力,使中国社会日益动荡与混乱。
 ③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清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使其自身陷入被外商银行压榨与要挟的困境之中,同时也使其逐渐意识到应该创立自己的银行,终于在1897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国首家商业银行。此后,在继续实行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的同时,晚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支持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比如,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及其业务经营等问题上,给予民族商业银行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北洋政府时期,在继续实行对外商业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的同时,也实施了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较少干预民族银行业,民族银行自主性增强,形成华资银行同外商银行、传统钱庄“三足鼎立”之势。此外,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在发展商办银行的同时,都很重视发展官办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但都主要出于财政需要的考虑,使其成为政府财政服务的金融工具,这取得一些成效,但也积累了巨大的危机。
 从政策成效上看,支持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族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形成一股同外商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官办银行的产生,客观上减少了政府对外商银行的依附程度;民族银行业的兴起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懂专业、熟悉国际业务、掌握英语的银行管理人才。
 ④南京政府的金融垄断政策、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政策以及法币政策。
 南京政府成立后,实行金融垄断政策,建立和发展了“四行二局”的金融垄断体系(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同时,还对商办银行采取压制政策,把许多全国性及地区性商办银行、地方性官办银行逐步演变为南京政府控制下的金融机构。抗战开始后,南京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商办银行的监督和检查,限制新商办银行的设立。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颁布了《银行法》,但仅适用于商办银行,且管制过于严格。
1935年11月,南京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所发之钞票为法币,实行通货贬值政策,扩大纸币发行量,继而又使其成为拟补财政赤字的工具,最终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导致法币的崩溃;后又发行金圆劵,但很快也崩溃了。
 从政策成效上看,金融垄断政策极大地强化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势力;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则严重消弱了民族资本金融业,导致其走向衰落;法币政策虽然使中国摆脱了1934-1935年金融危机,但由于把发行纸币作为筹集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使法币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大量资金纷纷逃亡香港地区或国外,加速了南京政府的灭亡。
 ⑤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以及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
 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政府严格执行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制止和打击高利贷行为,鼓励节约,发展生产与社会经济,改进人民生活,冲破敌人封锁。实行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主要通过发展经济解决财政困难,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始终坚持按照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合理确定货币发行量。在金融管理方面,一直执行严格的管理政策,主要体现在严格对私营银钱业、外汇、金银的管理以及打击投机等方面。
 从政策成效上看,实行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使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避免了走退让与依附政策所带来的民族悲剧;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了良好、负责的人民政府形象;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充分发挥了私营银钱业的积极性,避免了其消极作用。而将外商银行控制在人民政府管理监督之下,并最终彻底取缔其在华特权,则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2.3、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
 从我国近现代史上看,国家金融政策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金融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健全、强大的金融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保障,而扭曲、弱小的金融无力为国家政权提供保障。明清政府无力对抗外国金融资本的入侵,南京国民政府严重扭曲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加速了政权的垮台。革命根据地政府实行正确的金融政策,为最终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经济思想是推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现代金融业的每一点进步都以解放思想与树立先进理念为前提。好的金融政策更是源于好的经济思想,并对经济发展与金融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由“重本轻末”转变为“农工商皆本”促生了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实业兴国”口号的提出推动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与壮大;独立自主、审慎严格的经济管理思想,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全国革命取得胜利,最终统一、掌握了全国金融。
 独立自主是发展本国金融与制定金融政策的根本原则。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对民族银行的压榨与剥削政策,严重阻碍了旧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 
 而革命根据地政府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使革命根据地政府的金融与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经济支持。
 协调好金融与财政的关系。财政与金融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晚清及北洋政府都把银行视为解决财政问题的工具,南京政府则把发行纸币当作筹集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革命根据地政府实行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将财政需要放在次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了财政、金融两种政策的合力。
 正确处理官办与民办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1897年后,中国现代金融业可划分为官方资本与民商资本两大类,官办金融机构与民办金融机构、官商与民商的关系处理得当,可促进金融业、经济乃至政治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实际上,民商在金融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及作用,在没有民商的情况下,官商也不可能健康发展。不论是在业务经营方面,还是在职能范围方面,都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国家既要推动与扶持官商的发展,也要给民商一定的发展机会及空间。
 三、我国未来金融体系改革方向与突破口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浪潮下,选准未来改革目标与方向,是确保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3.1、利用民间资本建立金融机构。
 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给民间资本建立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我国的民间资本建立早已参与许多金融业务,其行业现状与经济问题早已体现。如何有效发挥民间资本的同时规范经营模式是当前有关部门不可忽视的问题。
 民间资本与金融机构之间,还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民间资本在设立金融机构时,其自主操控能力被金融机构抑制,这种情况,不仅束缚了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自由,也破坏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责任全力自负的根本原则。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符合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审核制度,使监管有法可依,使民间资本参与金融过程法制化。
 3.2、加快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市场经营、融资等操作时的利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相对迟缓,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我国目前经济情况,已具备改革利率市场化条件,实现利率市场化,可以适应我国新的经济形式。
 3.3、加强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督权责。
 如何建立强大且具有活力的金融体系监管部门是发展健全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也是保证我国金融体系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专家指出,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多层次的金融系体相结合的,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需要同样多元化的监管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建立我国多元化的监管部门,是改革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基础工作,应该及早规划部署。
 3.4、完善保险制度。
金融行业风险多发,金融行业的经济周期下行,有些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增多,这些问题都是导致金融机构的的资金安全风险。因此,为了预防和解决此类问题,应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

参 考 文 献
【1】黄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3期。
【2】祖天殊: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3期
【3】左嵬: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于发展初探[J];时代金融;2011年09期
【4】刘少军著:《金融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刘定华著:《金融法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6】王晓芳著:《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7】强力著:《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朱大旗:《金融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问题的介绍部分。
本论文在金融论文栏目,由论文网(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范文查找

毕业论文降重 相关论文

收费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测控技术专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论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材料科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国贸专业
法律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机电信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新闻专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采矿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西班牙语专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专业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日语专业论文
德语专业论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
轻化工程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给水排水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电视制片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包装工程专业论文
印刷工程专业论文
动画专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上一篇: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下一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论文

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排版

热门论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论文改重 | 免费获取 | 论文交换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229120615@qq.com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www.zjwd.net)提供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

Copyright@ 2010-2024 zjwd.net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