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学前教育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 工商管理 会计专业 行政管理 广告学
机械设计 汉语文学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药学论文 播音主持 人力资源 金融论文 保险学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论 电子信息 市场营销 法学论文 财务管理 投资学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书法论文 护理论文 心理学论 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 给水排水 新闻专业 摄影专业 广电编导 经济学
  • 范文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计算机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工作总结 |
  • 工作计划 |
  • 现成论文 |
  • 论文下载 |
  • 教学设计 |
  • 免费论文 |
  • 原创论文 |
搜索 高级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范文网-论文范文 -> 免费论文 -> 社科论文

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

作者: 浏览:8次
免费专业论文范文
免费专业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营销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医学论文范文
法律论文范文
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电子专业论文范文
历史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语文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建筑专业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论文格式
化工材料专业论文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报告,总结,申请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Delphi
ASP
VB
JSP
ASP.NET
VB.NET
java
VC
pb
VS
dreamweaver
c#.net
vf
VC++
计算机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论文范文关键词: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
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历代红学之士对薛宝钗总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见薛宝钗是一个极具文化阐释意义的人物形象,作为《红楼梦》的女主角之一,薛宝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本文将《红楼梦》文本与特定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对薛宝钗形象的素材和构思作一隅之说。
冷香丸的象征——冷酷无情
 薛宝钗入住的荣国府梨香院,中有梨花树,树底下埋着专治她“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第七回)的特效药——冷香丸。冷香丸以春夏秋冬四时的名花名蕊和雨露霜雪为配料:“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冷香丸中四时名花均为白色,其花蕊之药性均有清热解毒之效;雨露霜雪又皆凉性之物,故而突出了一个“冷”字。曹雪芹因而名之为“冷香丸”,正是显示了薛宝钗性格中突出的“冷酷无情”之“冷”。
 薛宝钗是个无情的冷美人,她的“冷酷无情”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鞭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宝钗虽然是个怀春少女,但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深深地藏于内心之中。而潜意识中的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得了的,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可是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她惯于“装愚守拙”,“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开口”,宁可泯灭自然天性,刻意将自己妆扮成一个“无情”的“冷美人”。这种毁心弃性、丧失自我的“无情”,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
 其次,在对待他人方面,宝钗的“冷酷无情”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堪称“悍妇”的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无恶不作的“薛呆子”也对好友的“冷遁”感到伤心。而年少激情的宝钗在这两件事上的反应却是“冷酷无情”的,她没有表现出半点人性的怜悯和同情,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如何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滴翠亭外,她有意偷听小红与坠儿的私语,这种近乎刺探的行为本已大失淑女风范;她以“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远离了祸患,却是以牺牲无辜的黛玉为代价,这等损人利己的行径更是彻底暴露了她人性中的虚伪与冷酷。
 第三,在对待至情至性的个人情感上,宝钗也能做到“无情”。她的一生并不是为恋爱而来,而是为一场理想的婚姻而来。所以在理智与情感的对峙中,她总能将情感掩藏在理智之下,呈现出“无情”的淑仪风范。世事洞明的她,早已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却仍能置若惘闻。她的确常常巧妙地排挤黛玉,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声息。以至当她已身为宝玉的合法妻子,而宝玉却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怀念黛玉时,她所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的心智,以考取功名,让她得到梦寐以求的夫贵妻荣的结局。怎奈情根深种的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失去了人生最后慰籍的他,终于遁却红尘。留下宝钗,独自品尝着“金玉良缘终悲苦 ,琴边衾里总无缘”的苦果。
 二、牡丹的象征——“纵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的仪态总让人想起贵妇人:雍容华贵,端庄凝重,从容自若,华丽矜持;多姿多彩,却不炫耀夺目,流光溢彩。不妖冶,不媚俗,不纵情;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始终能够保持其本色。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芙蓉是林黛玉的象征,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在世俗的眼光中,林黛玉与她相比,真乃“芙蓉何处避芳尘”了。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 ,薛宝钗代表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正与她的“随分从时”的性格相吻合。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处,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在这方面,性格直率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母问宝钗爱吃何物爱听何戏时,她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出来”。当着众人,宝钗说“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一句说奉承了两个权势者。元春不喜“绿玉”,她便命宝玉改成“绿蜡”。探春兴利除弊,她从傍协助,以“小惠全大体”。在姊妹间,则往往是以好意照看为主:主动关心湘云和岫烟;满足香菱进园居住的愿望;夏金桂迫害香菱,她加以保护。对黛玉更是数管齐下:先是“兰言解疑癖”,进行教导,接着当众多次称赞黛玉的“雅谑”,又借问病为由送给燕窝,终于使黛玉认错,掏出了一颗赤诚之心。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灵。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淑女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虽然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沾染了明显的功利色彩,但是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即莲花。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为何把黛、钗作芙蓉、牡丹之喻?这从宋代周敦颐所著《爱莲说》中可窥一斑:“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颂牡丹的诗句,偏偏选取晚唐诗人罗隐《牡丹花》中的成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无疑是饶有深意的。
 三、薛宝钗形象的构思
 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其家庭出身、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薛宝钗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与贾府小姐截然不同的性格,显然同她出身皇商家庭有关。她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曾主管皇家外事贸易,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是朝中拥有军权的势要人物。薛家是商人与贵族的结合,既有注重现实功利的商人市侩习气,又有崇奉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与其它少女相比,薛宝钗的性格堪称复杂,这是由功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伦理道德的两重性构成的。《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为了刻画薛宝钗这一复杂的形象,曹雪芹以类似于毕加索立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手法从各个侧面加以表现,对她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亦予以细致的描绘,以给予读者全面立体的薛宝钗形象。
 1、功利主义的“停机德”。“停德机”即古代乐羊子妻为代表的“劝夫上进”的封建妇道精神。《红楼梦》中薛宝钗多次劝谏贾宝玉“立身扬名”正是此“停机德”的显著表现,一方面显示了宝钗醉心功名利禄“停机德”之顽强,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宝钗潜意识中隐然有了“金玉姻缘”的目标。作者对此显然是不欣赏的,并且认为是“可叹”的,此见于金陵十二钗正册首页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故而作者构思了贾宝玉拒绝“立身扬名”,厌恶薛宝钗的“见机导劝”,斥之为“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并从此与宝钗“生分”,最后“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贾宝玉终于弃宝钗之妻而为僧。薛宝钗的“停德机”,隐藏着她那顽强地追求现实功利的精神实质,曹雪芹在对薛宝钗形象的描绘中,突出刻划的也正是这一特征。正是薛宝钗“停机德”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了她 “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悲惨结局。薛宝钗既是这一结局的制造者,也成了受害者,可谓作茧自缚。
 2、 “随时俯仰”、“随分从时”。 为了实现功利目的,薛宝钗在处世的方式上做到了“随时俯仰”或“随分从时”,按照环境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以获取权势的欢心和借用可用力量的支持。她识时务,顾大体,全大局,做很多事情求得都是一个“大家有趣”。薛蟠南行经商带回些小玩物,她“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然后“挨门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厚谁薄”,如此之“小惠全大体”,连赵姨娘也为之感动。再如,宝钗作生日,专点贾母爱吃之物和爱听之戏。当我们细细品味文中的某些细节,就不难看出宝钗的“随分俯仰”和良苦用心: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她备酒席……贾母的上房摆了几席家宴,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其余皆是自己人。贾母是主人,且与宝钗作生日,本就识礼守份的宝钗自然是“客随主便”,怎好一味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喧宾夺主”呢?“倘若执意推让不点,反而矫情生分得会让贾母不悦,不如依着老太太的口味嗜好点上几样菜几出戏,落得大伙儿共同开心”,既取悦了贾母,又笼络了大伙儿。世俗的社会人格决定了宝钗“既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的行事准则,这也是其“会做人”的主要原因。对此,曹雪芹着重描绘了她的虚伪奉承和小惠拉拢。虚伪奉承是对上,小惠拉拢是对下。她善于察颜观色,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急人之所急;而在帮助别人解其所急的同时,自己也是不无裨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湘云兴邀海棠社,宝钗代摆螃蟹宴”。“湘云在家作不得主,一月统共几吊钱,倘在园子里邀社摆宴做东道,一时兴了,回去免不得遭婶娘的抱怨。”宝钗是个有心之人,她不仅留意到了湘云的难处,更是记住了“这里的人,从老太太的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子里赏桂花这码子事”,有道是明里讨好不如暗里取巧,而今恰逢湘云邀社一事,几桌螃蟹宴,既解了湘云之急,又讨得太太奶奶们的欢心。湘云自是感激,把她“当亲姐姐对待”,贾母也赞不绝口,说她“细致,凡事想得妥当”。
 3、“蓄而不张”也是宝钗的性格特征之一,也是她惯有的行事作风。这个含蓄的女子,最初的一瞥不过是“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如此寥寥几笔,与宝黛熙凤等容貌着装的描绘相比,近乎白描。她虽有沉鱼落雁之姿,却质朴素淡;虽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世”,却“看去不见奢华”;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不作秀林之木,只做一位乖巧典雅的淑媛。故而“人谓装愚”。正所谓“大智若愚”“大有若无”,宝钗并非“真愚”而是“真智”。她有着妙龄少女罕有的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识时务”,选择了“藏”与“蓄”的处世方式。她不虚夸不张扬,沉静矜持、含蓄典雅,可谓“淑媛”之至境。在《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一回中,当宝玉搜索肚肠,应命题联之际,宝钗转眼瞥见“怡红院”一首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倦”,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分驰了?况且蕉叶之典故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幺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为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今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愈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道:“该死该死眼前现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竟成了一字师了。”……宝钗一面说笑,因怕他耽误工夫,遂转身走开了。  而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做,只好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此时正因未得展其才心上不快。因见宝玉构思太苦,走至案旁,知宝玉只少“杏帘在望”一首,因叫他抄录前三首,却自己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向宝玉跟前。姑且不论才学上钗黛的不相上下,相对于黛玉的尖、露,宝钗则更显稳蓄。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
 四、薛宝钗爱情悲剧的构思
 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姻,如愿以偿地与荣国府的继承者、当朝贵妃的爱弟、玉貌才郎贾宝玉成婚。婚姻的悲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不可否认与时代相符的就是和谐的,是美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使然。曹雪芹身处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抹辉煌中,因其追求个性张扬、崇尚自然本色不同流俗而显示出进步性,然而这毕竟只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超前意识,是一种理想,与整个社会、时代的总体意识形态是不同步、不和谐的,所以宝黛的爱情悲剧、命运悲剧在所难免;薛宝钗的结局也只能是悲剧。
 宝钗婚姻的必然失败是早有预示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贾政一行人来到后来的蘅芜院,此处遍植异草,蘼芜更是数量可观。而在古典诗歌中,蘼芜似乎与弃妇极为有缘,有云“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在为蘅芜院题联时,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飘香明月洲”,无意间引出了“蘼芜满院泣斜阳”的颓丧之句,此句出于唐代鱼玄机的《闺怨》,这预示了宝钗的弃妇命运。宝钗所做灯谜“梧桐叶落知时节,恩爱夫妻不到冬”,这等不祥之语,更是喻示了她的孀妇结局。所以“金玉良缘”“弃黛选钗”是荣国府当权者贾母及贾政、王夫人等人衡量再三后的唯一选择。因为,当时的“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不比先时光景……人口日多,事物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划的竟无一人……养的儿孙也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说,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贾氏家族已经陷入窘境:财源枯竭、矛盾重重、后继无人。唯一的希望宝玉虽“聪敏灵慧”却志不在此,贾府迫切需要为其选择一贤内助——她既能为贾家带来财富、管理家政、并团结家族人员,又能劝导不走正路的贾宝玉幡然悔悟,走立身扬名之路,重振贾氏家族的基业与昔日的雄风。于是,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轰烈烈的上演了,它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在这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的被操纵着,一句“一婚冲喜”“以锁招玉”,就有了男者婚女者嫁。宝玉是自始至终心里只有一个林妹妹,因颦喜因颦痴,断是非颦而不娶的,而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衣披在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骗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唯有宝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无疑一种致命的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霸占住在这里”……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一个女子的丈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她虽有“停机德”,却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侣。曹雪芹匠心独具地让宝玉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反抗方式:与薛宝钗结婚而拒绝过夫妇生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红楼一梦悲金悼玉。作为传统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追随者,宝钗虽想竭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理想的婚姻生活,但最终还是难脱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薛宝钗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礼教的悲剧: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却仍难免成为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这是强弩之末和末世辉煌的矛盾,体现历史更替时期人们的茫然和困顿。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薛宝钗形象的素材与构思的介绍部分。
本论文在社科论文栏目,由论文网(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范文查找

毕业论文降重 相关论文

收费专业论文范文
收费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物理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测控技术专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论文
机械模具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
电子通信专业论文
材料科学专业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国贸专业
法律专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数学教育专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制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机电信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新闻专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采矿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西班牙语专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专业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日语专业论文
德语专业论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
轻化工程专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
给水排水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电视制片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论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包装工程专业论文
印刷工程专业论文
动画专业论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营销专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上一篇: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 下一篇:我手写我心,真文字写真性情

最新论文

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排版

热门论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论文改重 | 免费获取 | 论文交换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229120615@qq.com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www.zjwd.net)提供社科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

Copyright@ 2010-2024 zjwd.net 毕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同学网 版权所有